郴州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000000000地名由来:郴,谓之林邑地,即林中之城的意思。因郴县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郴,谓之林邑地,即林中之城的意思。秦属山南郡。公元前206年,项羽徙义帝于郴,始有其名。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桂阳郡,郴[阅读全文]
沅江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981000000地名由来:沅江市以“沅水归宿之地”而得名。《太平寰宇记》卷113岳州桥江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安乐县为沅江县,盖取沅水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沅江市以“沅水归宿之地”而得名。南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阅读全文]
安化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923000000地名由来:北宋熙宁五年(1027年)建县,翌年,敕县名安化,取“归安德化”之义,隶荆湖路潭州长沙郡。据《明一统志》卷63长沙府《建置沿革》:安化县“取民安德化之义”。(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北宋熙宁五年([阅读全文]
桃江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922000000地名由来:《读史方舆纪要》卷80长沙府益阳县:▉江“志云:▉水经县南六十里,谓之桃花江,以夹岸多桃也”。县以桃花江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1951年9月置县前属益阳县。益阳从秦至宋皆属长沙郡。宋时益阳[阅读全文]
南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921000000地名由来:至清代同治末年(1874年),形成长宽五六十里的淤洲,附近居民称之为“南洲”。据《湖南省志》卷2《地理志(上册)·沿革·城治与要地考》说:“南县原是清朝末年,洞庭湖泥沙淤泥而成的‘南洲’。清咸丰[阅读全文]
赫山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903000000地名由来:以驻地赫山得名。历史沿革:原属益阳市(县级)、益阳县。国务院1994年3月7日批准撤销益阳地区、益阳市和益阳县,设立益阳市(地级)和资阳区、赫山区。原益阳地区的沅江市由省直辖。1995年划归益阳市。村级以上[阅读全文]
资阳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902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原属益阳市(县级)、益阳县。国务院1994年3月7日批准撤销益阳地区、益阳市和益阳县,设立益阳市(地级)和资阳区、赫山区。原益阳地区的沅江市由省直辖。1995年划归益阳市。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大码[阅读全文]
益阳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900000000地名由来:益阳,以其地益水之阳而得名,古为《禹贡》荆州地域,曾属妢胡国。《汉书·地理志》载:益阳县“应劭曰,在益水之阳”。《水经·资水注》:“今无益水,亦或资水之殊目矣。”又《水经·湘水注》:[阅读全文]
桑植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822000000地名由来:雍正七年(1729年)桑植司改土归流始置桑植县,以境内桑树垭盛长桑树得名,隶永顺府。明隆庆《岳州府志》卷7《职方考》:桑植“以地产桑名其地”。(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桑植县上古时期属西南古蛮夷地[阅读全文]
慈利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821000000地名由来:据《慈利县志》、《直隶澧州志》、《隆庆岳州志》载,隋着生产的发展,境内“山孕五矿,民以铜、铅、铁、生之利相擅,地利饶给”,方物颇著,素有“银澧金慈”之誉,加以“上俗仁慈”,“尚义好文”,隋朝乃改[阅读全文]
武陵源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811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原分属大庸市(县级)和慈利、桑植2县,因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开发,为适应旅游事业发展需要,1988年大庸市升为省辖市,同时置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军地坪街道吴家峪居委会宝峰路居委会画卷路居委[阅读全文]
永定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802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清为永定县。1913年改称大庸县。1985年改为大庸市。1988年改名永定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永定街道回龙居委会北正居委会解放居委会教场居委会后溶街居委会崇实居委会紫云居委会大庸桥街道大庸桥居[阅读全文]
张家界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800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汉为武陵郡地。三国为天门郡地。南朝后梁置北衡州(治今桑植县澧源镇,一说在今市区西),余为石门郡地。隋开皇中改置崇州。大业初废入澧阳郡。唐为澧州或澧阳郡地。元为澧州路地。明为岳州府澧州[阅读全文]
津市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781000000地名由来:汉代属孱陵县,三国、晋朝、南北朝时属唐县,隋、唐、五代、宋元时属澧阳县,明、清时属澧州。因处于澧水9条干支流汇合之处,过往商4旅频繁,遂傍津设市,得名津市。该市原系由渡口发展起来的集市,故名津市。[阅读全文]
石门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726000000地名由来:《舆地纪胜》卷27澧洲石门县载:“吴时武陵充县松梁山,有石洞开,广数十丈,其高似弩仰射不至,名曰天门。孙休以为佳祥,置天门郡于此。”按,松梁山,又名天门山。《读史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澧州慈利县:天[阅读全文]
桃源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725000000地名由来:《明一统志》卷64常德府《建置沿革》:桃源县“以其地有桃花源,故名”。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364常德府《山川》:桃源山“在桃源县西南三十里,有桃源洞。相传即陶潜所记桃花源也”。县以此得名。(中国地名[阅读全文]
临澧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724000000地名由来:1914年1月,因与江西安福县同名,乃取壤联澧水之意改称临澧县,废府州,隶武陵道。1914年改名临澧县,以县境北临澧水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临澧古为荆楚之地。秦赢政三十六年(前211年)隶黔中[阅读全文]
澧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723000000地名由来:澧之名,始见于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贡》篇:“岷山导江,东至于沱,又东至于澧。”《太平寰宇记》卷118澧州:“州在澧水之北,故取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澧县旧时称澧州。澧之名,始见于孔[阅读全文]
汉寿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722000000地名由来:《后汉书·郡国志》载“汉寿故索,阳嘉三年更名”。“阳嘉”为汉顺帝年号。“汉”指汉王朝,“寿”为长久之意。历史沿革:汉寿县名始于东汉。《后汉书·郡国志》载“汉寿故索,阳嘉三年更名”。“阳嘉[阅读全文]
安乡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721000000地名由来:南北朝陈天嘉二年(561年)析唐置安乡县,因“左挹洞庭,右接兰澧”,“洞庭兰澧诸水各安其流”(明隆庆《岳州府志》)而名安乡。明隆庆《岳州府志》卷7《职方考》称:安乡“以洞庭沅澧诸水各安其流名”。(中[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