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703000000地名由来:北宋时常德县为鼎州治,因称县城为鼎城,故名。历史沿革:原为常德县,1988年撤县置区。北宋时常德县为鼎州治,因称县城为鼎城,故名。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武陵镇金霞居委会临江居委会鼎城居委会渡口居委会德[阅读全文]
武陵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702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战国楚为高蔡邑。秦为临沅县治。隋为武陵县治。秦以后历代俱为县治,并多为州、郡、军、府、路治所。1913~1949年为常德县政府驻地,并曾为武陵道和第二、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1950年由常德县[阅读全文]
常德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700000000地名由来: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取《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意,置常德军。常德之名取《诗经·大雅·荡之什·常武·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义。(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战[阅读全文]
临湘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682000000地名由来:据明代《隆庆岳州府志》记载:“临湘在郡东北九十五里以滨三湘名”。《水经·湘水注》:湘水“右逕临湘县故城西。县治湘水滨,临川侧,故即名焉”。(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县域在唐虞时期属三苗国[阅读全文]
汨罗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681000000地名由来:1987年改设汨罗市,以汨罗江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汩罗的历史源远流长,上古属三苗之地。春秋时,楚文王自枝江迁罗子国入境(公元前689年),为楚国附庸,秦改罗子国为罗县,隶属长沙郡。至南朝[阅读全文]
平江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626000000地名由来: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为避讳庄宗祖父李国昌,改昌江县为平江县(因县北之昌江河床平坦,水流无声而得名),属岳州。五代唐同光中因避李国昌讳,改名平江县。《郡县释名》湖广卷上:平江县“郡志云:昌江、[阅读全文]
湘阴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624000000地名由来:东汉光武帝建武七年(215年)三国争雄,罗县属吴,仍隶长沙郡。至南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上表割益、湘、罗三县地始建湘阴县,建城于湘山(黄陵山)之北,北向为阴,古曰湘阴,隶长沙内史。[阅读全文]
华容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623000000地名由来:《太平寰宇记》卷113岳州华容县称:“取古华容城以名之。”(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境内车轱山文化遗址的发掘,证明华容早期文化遗存在大溪文化时期相当。夏商时代,地属“云梦苍梧之野”、“古三苗荆楚[阅读全文]
岳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621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岳阳古为三苗之地,春秋属楚,为麋、罗等楚附庸国地。鲁定公五年(前505年),楚昭王派孙王由于筑麋城,城址在今岳阳市区,为县境内筑城之始。汉属长沙国下隽县。三国属吴。晋太康元年(280年),析[阅读全文]
君山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611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1996年3月16日批准撤销岳阳市南区、郊区,新设岳阳楼区、君山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西城街道林角佬居民委员会望城居民委员会松湖居民委员会景明路居民委员会上反嘴村二洲子村洞庭村双元村黄[阅读全文]
云溪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603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1996年3月16日批准撤销岳阳市南区、郊区,新设岳阳楼区、君山区。将岳阳市北区更名为云溪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云溪镇上街居民委员会下街居民委员会洗马居民委员会南街居民委员会镇龙村云丰[阅读全文]
岳阳楼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602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1996年3月16日批准撤销岳阳市南区、郊区,新设岳阳楼区、君山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岳阳楼街道郭亮社区汴河社区九华山社区岳阳楼社区庙前街社区剪刀池社区北门社区东湖居委会三眼桥街道桃[阅读全文]
岳阳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600000000地名由来:《舆地纪胜》载:“幕阜亦谓天岳,州据其阳,故谓之岳阳”。《舆地纪胜》卷69岳州《景物上》:天岳“幕阜亦谓之天岳,州据其阳,故谓之岳阳”。(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地。秦至南朝[阅读全文]
武冈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581000000地名由来:《元和郡县志》卷29邵州武冈县:“因武冈为名。”按,县北5里有武冈山,亦名保山。《水经·资水注》:资水“东北逕邵陵郡武冈县南,县分都梁之所置也。县左右二冈对峙,重阻齐秀,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伐五溪[阅读全文]
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529000000地名由来:宋初,移武冈县于今武冈县治,而于原治置城步寨,首次使用“城步”之名。清同治《城步县志》卷1:“城步在宋即有城步寨。步者水陆凑会之名,城者言有故城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城步历史[阅读全文]
新宁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528000000地名由来: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置新宁县,意为绥定之后,不可不有新宁之地,县名始于此时,沿用至今。《舆地纪胜》卷62武冈军《县治革》:新宁县“本汉扶夷县之地,扶阳江所自出也。中兴以来因杨再兴父子侵占省[阅读全文]
绥宁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527000000地名由来:崇宁五年(1106年)复置县,因其地处楚幅之极边,地旷而俗悍,易动难安,寓抚绥之意,乃易名绥宁。《舆地纪胜》卷62武冈军《县沿革》载:“国朝(宋)会要云,元溪洞徽州之地。元丰四年诏以其地建莳竹县,隶邵[阅读全文]
洞口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525000000地名由来:本名洞口市,1952年由武冈县北部地区析置洞口县,以县治所在地洞口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洞口县原系武冈县的一部分。1952年经政务院批准从武冈县划出北部地区设立洞口县,属邵阳专署管辖。1979[阅读全文]
隆回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524000000地名由来:本邵阳县地,明、清置隆回巡司,后名隆回市。1947年由邵阳、武冈、新化三县析置隆回县,因隆回市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隆回县在秦以前属荆楚之地,秦时属昭陵县,隶长沙郡。汉武帝元朔五年(前[阅读全文]
邵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523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邵阳县秦以前属楚,秦属长沙郡。西汉初置昭陵县,属长沙国。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于今邵东县境内封昭阳侯国,属零陵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改昭阳侯国为昭阳县,与昭陵县同属昭陵郡。晋[阅读全文]